文章来源:http://news.10jqka.com.cn/20171206/c601931580.shtml
隨著民營資本投資銀行的熱度不斷攀升,金融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當前不僅是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公司搶灘銀行業,大型傳統企業也紛紛涉足,通過入股地方中小銀行,甚至干脆直接發起設立民營銀行。 除了對銀行牌照的偏好外,不少傳統大型企業也不惜血本重金收購支付等其他金融牌照,例如2015年,宏圖高科(600122)收購國采支付并改名天下支付;2016年8月,恒大集團斥資約5.7億元收購廣西集付通,美的集團(000333)斥資約3億元收購深圳神州通付等。 為何民營資本近年來扎堆進入金融業,是單純因為金融業更盈利嗎?在不少實業和金融業的從業人員看來,原因更為復雜。12月6日,在第十二屆21世紀亞洲金融論壇上,浙商銀行副董事長吳建偉表示,型企業爭先恐后地涉足金融,絕不是要在如今白熱化的競爭中再分一杯羹,成為又一只“吃不飽的恐龍”。 在吳建偉看來,政策層面金融領域對民營資本的解綁,是民營資本涉足金融業的重要客觀因素;但顯然,實體經濟真實需求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才是更重要的主觀成因。首先,線上經濟的競爭擠壓。要求傳統企業必須做出改變。以零售為例,線上零售已保持了長達十多年的繁榮,而大多數線下零售渠道則幾近零增長,甚至呈現負增長。傳統企業如果再不加快經營轉型、不能為客戶提供線上的金融體驗,就將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邊緣。 其次,金融科技的發展,使企業依托產業鏈、供應鏈,開展內部閉環的金融服務,并與其主營業務互為一體、互相促進成為可能。大型企業基本上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并逐步互聯網化,與銀行、稅務等外部單位實現了互聯互通。 “我們將大型企業的這一行為,定義為’自金融’需要。當前部分大型企業開展自金融的條件已經成熟。唯一缺的就只是金融的資質、人才和能力了,這也是很多企業紛紛購買牌照資源的原因。”吳建偉稱。 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在會上表示,實體企業投資金融業是必然趨勢。也將經歷四個階段,1.0時代是中國市場經濟的上半場,早年間民企投資城市信用社,原因在于市場空白太多,企業短時間內無法形成信用去融資,于是就自己去經營信用。 2.0時代則是民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發現每個產業都有周期性,為了平滑周期,就要做資產投資,而金融資產由于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都較好,成為資產配置很好的手段。 3.0時代則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下半場,行業開始出現過剩,這時結合金融手段可以達到三個目的:創造需求、增強客戶粘性,以及將產業鏈變成價值鏈。其中,價值鏈目前最明顯的應用在于消費信貸和供應鏈金融。 “對于當前絕大多數實體企業來說,產業和金融的融合是在3.0時代,但未來可能會往4.0時代發展。“王航說,所謂4.0時代,可能是金融資本化的過程,未來產業中賺取的利潤實際上是來自金融成本的節省。 ”比如企業信用評級較高,其融資成本就會比較低,也就是企業的利潤來自于評級,來自于金融成本的節省;還有一種情況,則是產業成為引流的工具,實業的盈利來自金融的變現,如從生產性業務變為金融租賃業務。“王航說。 此外,王航強調,實業在做產業和金融融合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公司治理結構,這包含三個層面:一是股東層面,要合理配置股權,既調動企業治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同時又要受相應制衡;二是把我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關系,要發揮管理層專業人士的能力;三是重視監管和公司的關系。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關鍵字標籤:票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