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6年,“黃金期”與“投資潮”成為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關鍵詞。 從黃金期來看,壹方面我國保費規模快速增長。2016年前11個月,全國原保費收入達到2.89萬億元,距離此前保監會方面預測的3萬億僅有壹步之遙。其中,健康險成為壹匹黑馬快速上行,互聯網保險這壹新生事物也在2016年迎來“野蠻生長”。 從投資潮來看,隨著2016年保費收入的高企,險資入市資金強勢增長。資金規模高達萬億的險資在二級市場上表現並不低調,去年舉牌多達120家上市公司。而在險資湧入上市公司的同時,跨界資本也在積極搶灘保險,跨界保險公司數量快速增長。 不過,在保險業2016年繁榮的背後,另外壹種聲音開始引入矚目。有分析人士直言,盡管健康險以及互聯網保險或將持續活躍,但隨著2016年保險投資收益率的下行,保費收入增速也將有所放緩。此外,隨著監管日趨嚴格,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現象或將有所收斂。 3萬億!保費規模快速增長,或將超日本成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新光產險 日前,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指出,保險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全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4%,預計2016年保費收入突破3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接近15萬億元,行業風險整體可控。新光產物保險 保監會方面關於2016年保費收入的預想並非憑空臆測,從目前已披露的情況來看,保險業保費收入確實呈現出穩健增長的局面。據保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11個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89萬億元,同比增長28.88%,距離3萬億的猜測僅有壹步之遙。此外,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曹德雲日前透露,預計2016年年底我國保費規模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 不過,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能否持續值得關註。有分析人士表示,2016年保費收入的增加主要歸功於兩方面因素,壹方面2015年保險行業整體投資收益率為7.56%,為近年來最高值,歷史經驗來看保費滯後投資壹年產生變化;另壹方面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保險公司代理人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帶動了保費收入的增加。 然而從2016年的情況來看,三季度險資年化投資收益率約為5.26%,較2015年有明顯下降,保險公司代理人數量短期內也已接近行業天花板水平,未來增長空間不大。此外,受政策因素的影響,壹直以來發展勢頭強勁的萬能險等增幅或將出現較大程度下降。因此,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預計保費增速將出現拐點。 藍鯨保險註意到,上述關於保費收入增速迎來拐點的預測已有跡可循。以四大上市險企披露的最新數據為例,數據顯示,四家上市險企1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632.66億元,對比10月764.62億元的數據環比減少4.18%。 5000億!健康險持續發力,2017年或將爆發 據保監會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11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841.80億元,同比增長73.08%。有分析人士猜測,按此增速發展,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有望超過5000億元。 從長期來看,藍鯨保險註意到,近年來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也呈加速增長態勢。去年前11個月,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219.60億元,同比增長50.38%;而2014年前11個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則為1475.97億元,同比增長44.47%。 事實上,2016年也是我國稅優健康險試行的第壹年。日前,第四批經營個人稅優健康險名單正式公布,光大永明、民生人壽等7家公司正式獲批經營稅優健康險業務。截至目前,被納入經營稅優健康險的陣容已擴容至23家。盡管試行第壹年中,稅優健康險總保費規模不盡人意,但據業內人士透露,2016年以來稅優健康險產品銷售件數逐月上升,呈現出壹個正向增長的趨勢。 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按照健康險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其有望成為保險業2017年最具爆發潛力的險種。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保險意識的覺醒,健康的保險需求或將得到進壹步激發。 3億!互聯網保民攜手入場,互聯網保險“野蠻生長” 據日前披露的《2016中國互聯網(愛基,凈值,資訊)保險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互聯網行業迅猛發展,同年中國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達到2234億元,比2014年增加了1375億元,增幅達到160%。進入2016年,互聯網保險熱度不減。以壽險為例,中保協最新披露數據顯示,2016年前10個月,互聯網人身保險累計規模保費達1466.3億元。 有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保民的數量迎來爆發式增長,截至2016年3月,被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用戶已達3.3億。此外,年輕化也是互聯網保民的壹大特征,報告同時顯示80後與90後人群占互聯網保民總數比約為八成。 目前來看,市場普遍對互聯網保險前景表示看好,據華興資本日前發布的壹份關於互聯網保險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互聯網保險行業規模有望達到4000億元到1.75萬億元。 龐大的規模發展前景也引來了各路資本的介入,截至目前,不但有61家壽險公司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阿裏、騰訊、百度、京東等各路巨頭也積極對互聯網保險行業進行布局。 不過,在互聯網保險野蠻生長的同時,行業風險隨之顯現。日前,中國保監會聯合十四個部門印發了《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其中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進行不實描述、片面或誇大宣傳過往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誤導性描述將成為互聯網高現金價值業務中的重點查處和糾正對象。截至目前,已有有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7家公司因涉互聯網保險業務客戶信息不真實等問題被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 1.9萬億!險資入市洶湧,全年舉牌120家上市公司引關註 隨著2016年保費收入的高企,險資入市資金也同樣有明顯增長。據保監會披露的2016年前11個月保險統計數據報告顯示,險資用於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1.89萬億元,占險資運用余額比14.37%,用於其他投資的金額4.58萬億元,占比34.89%。 而上述萬億資金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並不低調,前有寶能系高調爭奪萬科股權,後有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險資舉牌知名上市公司的現象在2016年屢見不鮮。據媒體統計,險資在A股舉牌投資布局了約120家余上市公司。 險資在二級市場上的高調表現備受爭議,監管層也屢屢喊話直指險資舉牌“亂象”。2016年,監管層重拳出擊規範險資投資,前海人壽的萬能險新業務被暫停;恒大人壽委托股票投資業務被暫停整改;共計27家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大、占比高的公司被下發風險提示函,要求公司嚴格控制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6家公司的互聯網渠道保險業務。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預計隨著監管政策的落實,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險資舉牌的現象會有所收斂,但這不代表險資會弱化權益類投資。“險資之所以被推向風口浪尖,僅因個別激進險企。”前述業內人士表示,“而從保險業整體情況來看,保險資金運用仍以長期穩健的價值投資為主。長期來看,險資仍會是參與A股市場的必不可少的主角之壹。” |